“五干”干出“三連冠”

發布時間:2017-03-02 14:54:56 點擊:

   我市環保連續3年全省第一是如何實現的——

  “五干”干出“三連冠”

  前不久,省環保工作會議召開,我市再次在全省市州2016年環保目標考核中位居第一,這是繼2014年、2015年之后,我市第三次在全省環保目標考核中獲得第一名。

  連續3年第一是如何實現的?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這是在各級領導關心支持下,全市上下大力發揚苦干、實干、嚴干、大干、巧干的“五干”精神,用汗水澆灌出的豐碩成果。

  苦干:5條不達標河流3條達考核要求

  2013年初,我市治理五河的數名“河長”與環保專家一道,曾開展一次特別行動:沿著五河徒步行走,邊走邊查排污口,并分段開出“藥方”,一河一策治理五河。這是我市扎實苦干整治五河的縮影。

  2011年監測數據顯示,在通向丹江口庫區的12條河流中,我市有神定河、泗河、劍河、犟河、官山河5條河流水質不達標。這5條不達標河流總水量雖不到庫區水量的1%,不會對丹江口水庫水質產生較大影響,我市卻付出100%努力,確保“一河清水入庫”。

  為啃下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的“硬骨頭”,從2012年底開始,在沒有資金來源情況下,我市不等不靠,制訂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方案,并實行五河治理“河長制”,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河長”,重點圍繞五河流域沿線 “百溝千口”,即80多條支溝近千個排污口等進行大規模整治。

  目前,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7億元,大力實施截污、控污、清污、減污、治污五大工程,清除淤泥和垃圾561萬噸,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200多公里;建成或在建大型人工快滲工程4個,日處理污水能力23萬噸。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這5條不達標河流3條達考核要求,十堰黑臭河治理成為全國典范。

  實干:3年整治1291個村莊的環境

  2016年春節,在外務工返鄉的鄖陽區柳陂鎮朋儒村村民王女士對村莊干凈整潔的面貌頗為吃驚: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不復存在了。這得益于我市大力開展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為控制農村面源污染,2015年以來,我市先后安排5批資金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其中投入中央專項資金9億多元,涉及1291個村,整治主要內容包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非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等。

  去年,我市以整縣推進的方式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共有636個村莊完成整治任務,另有655個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積極推進中,今年這些村莊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后,丹江口庫周8個縣(市、區)將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

  屆時,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覆蓋率將達到81.6%,累計投入資金將超過11億元。馮安龍說,十堰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的資金投入、整治力度全國少有,全省第一。

  為做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防止工程項目建好后“曬太陽”,我市督導各縣(市、區)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行機制,確保后期運行有經費與隊伍保障。與此同時,我市還從8個部門抽調15人組建農治辦集中辦公,將目標任務上墻,實施掛圖作戰,實行“日安排、周督查、月通報、季考核”制度。

  嚴干:四輪“清水行動”罰款800多萬

  2015年5月1日,我市環境執法人員突擊檢查轄區內涉水、涉重金屬企業,結果發現一家企業違法偷排污水。因間接故意違法排污構成污染環境罪,該企業有關負責人被判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

  2013年7月以來,我市持續開展四輪聲勢浩大的 “清水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36517人次,檢查企業4萬家 (次),受理信訪投訴2萬余起,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67家、取締 “十小”企業329家,責令停產整治企業142家,責令限期改正企業207家,掛牌督辦企業22家,263家企業被罰款,罰款金額822.27萬元。

  通過持續四年的“清水行動”,我市培養和鍛造了一大批能執法、敢執法、會執法的執法干部,解決了一批環境安全隱患。在2015年環保部綜合督查工作中,我市環境執法工作被樹立為環境監管執法典型,環保部華南督查中心印發專報推廣我市環境執法經驗。

  2016年,我市進一步強化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執法手段,對偷排偷放、超標排放、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實施重點打擊,大力開展鋼鐵、水泥、污水處理廠等重點行業執法檢查,以及環保綜合督查等10大環保執法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0多人次,檢查企業5000多家次,立案處罰159起,累計關停環保違法企業30家,實施按日計罰1件、查封扣押17件、移送行政拘留6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2件。

  大干:連續3年空氣優良天數位居全省前三

  2016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5天,達標率80.6%,優良天數及達標率僅次于神農架和恩施,在全省位居第三。據悉,2014年以來,我市連續3年空氣優良天數位居全省前三。

  2016年保持如此多的空氣優良天數實屬不易。馮安龍說,因為2016年初數天重污染天氣,一季度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墊底,上半年市環保局多措并舉大干快上,從三季度開始空氣質量逐步好轉。

  為了保衛藍天,近年來,我市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對全市4家水泥廠、2家熱電廠實施脫硫脫硝改造;累計投放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176輛,另有氣電混合動力公交車10輛,LNG天然氣公交車371輛,新能源、清潔能源公交車占比達45%以上;督導200多家餐飲單位安裝油煙凈化降噪設施;出臺 “禁鞭令”,2016年1月1日起中心城區全面禁鞭;制定燃煤鍋爐淘汰補貼制度,中心城區累計淘汰燃煤鍋爐158臺近700蒸噸;對中心城區50多家加油站、2座油庫、79輛油灌車實施油氣回收改造;加強道路揚塵管理,配置3臺抑塵車在主要道路實施噴霧降塵;對建筑工地揚塵 “約法三章”,施工現場實施噴淋、圍檔、硬化等措施。

  巧干:環保體制創新“四兩撥千斤”

  2016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十堰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規定》,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及40余個部門的環保工作職責。這是我市大力開展環保體制機制創新的縮影。

  近幾年,十堰環保體制機制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很多經驗做法被全省學習、借鑒、推廣。

  我市出臺《十堰市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湖北省尚屬首家!掇k法》涉及故意直排或偷排污染物、未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等12種否決情形。

  2014年以來,我市先后對5個縣(市、區)實施“一票否決”預警,對7個縣(市、區)有關負責人實施約談,對3個區、16個市直單位下達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督辦通知,促進了一批環保重大工程實施,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我市成立高規格環境保護委員會,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常委擔任主任、副主任;建立專家咨詢機制,聘請國內15位知名專家為生態文明創建提供智力支持。

  在我市各縣(市、區)綜合目標考核中,生態環保權重由過去5分增至16分至25分,同時首次將市直125個單位納入目標考核。積極探索污水處理廠運營模式,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由第三方托管運營。

  我市出臺 《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元用于創模、生態文明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把空氣質量、地表水質量納入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占10分),每月予以通報、獎懲等。

  馮安龍說,通過環保體制機制創新,我市各級各部門各企業重視環保工作蔚然成風,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干效果。